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表述:“偶遇”官员
[综合分析]
[原因]
“地铁偶遇市委书记”,引发“炸开了锅”式的舆论反响,甚至被质疑“偶遇”是不是被安排好的,究其根源,就在于类似的事情太少见:一方面,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转变作风,多搞调查研究,掌握第一手材料,中央领导也率先垂范,但具体到现实情境中,民众还是鲜见地方主要官员下来体察民情。即便偶或下去调研,往往也前呼后拥,走走过场而已,甚至沦为“被调研”。另一方面,因为类似的事情稀缺,新闻媒体往往就会刻意强调并放大这种稀缺,甚至以“偶遇”作为难得的新闻等,由此也就会引发普遍质疑。
[启示]
人们一方面非常渴望官员能够亲民爱民,与民同甘共苦;一面又对官员的亲民言行极其不信任。究其原因,还是一些官员自身的问题——在过去的一些年月里,一些官员脱离群众、高高在上,平日里高居府衙不恤民生疾苦,偶尔调研慰问也是前呼后拥、媒体跟拍,一副惺惺然的姿态。官僚主义的习气、临场作秀的积弊,给世人留下了恶劣印象。以至于今天,许多原本真实地亲民表达,依然无法得到公众的客观审视。
取信于民,重在利民。对老百姓的不理解、质疑甚至谩骂,为官者不仅要充分理解,而且要反躬自责:老百姓不信任,是因为为自己做得不够好。消弭公众对官员“喜好作秀”的刻板印象,还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,剥离公权力的神秘感,平和地生活在民众之间。市委书记也好、县长区长也罢,工作时,沉下去不摆架子,不作秀,干实事;下班后,到菜市场买买菜、到超市排队买单。长此以往,“偶遇书记”就不是什么新闻了,老百姓对官员的信任感也就建立起来了,政府在民众心目中也就有血有肉了。
[措施]
其实公众的质疑只是说明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工作做的还不够。百姓所期盼的,不过就是在地铁、在公交、在街头、在市场“偶遇”更多的领导人,最好是能将这种“偶遇”变成“常遇”。对此,成公教育成公教育专家建议:
一方面,践行群众路线,就应把这种“偶遇”变成“常遇”。践行群众路线,就是要与群众进行近距离交流,用行动感受百姓疾苦。领导干部只有真正“接地气”,通过察民情体民意来切实了解人民实际,做民只所、想民之所想、做急民之所急、切实为人民解决问题,才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践行。当前,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,希望各位领导干部尤其是部门“一把手”,都能深入民间、深入基层、亲力亲为,将“微服私访”“体验生活”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。
另一方面,在“遇”的同时,也期盼领导干部们能够真正放下架子,和百姓更多亲近、拉拉家常,真正体会民众的行路难、看病难、上学难、住房难等一系列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只有官员们理解百姓的苦,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百姓的苦。也希望有一天,“偶遇官员”不再成为新闻,而变成一种喜闻乐见的平常事,只有这样,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建立起与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同时,消弭公众对官员“喜好作秀”的刻板印象,要从点滴小事做起,剥离公权力的神秘感,让官员平和地生活在民众之间。长此以往,老百姓对官员的信任感也就建立起来了,政府在民众心目中也就有血有肉了。
- 2024-11-12
- 2024-11-09
- 2024-11-07
- 2024-11-07
- 2024-11-21
- 2024-11-12
- 2022-07-23
- 2021-03-19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11-21
- 2024-06-03
- 2024-06-03
- 2024-06-03
- 2024-06-03
- 2024-06-03
- 2024-06-03
- 2021-02-24
- 2021-02-24
- 2021-02-24
- 2021-02-24
- 2021-02-24
- 2021-02-24